高考作文

时间:2025-02-24 09:52:27
有关高考作文集合六篇

有关高考作文集合六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考作文8篇,欢迎大家分享。

高考作文 篇1

致十八岁的你:

20xx年,十八岁的青春年华,这些美好的词汇从唇齿之间吐出,已是一片如水般的温柔。如今十八岁的我提笔写信给未来十八岁的你,时间在信纸之上流逝,时代在字里行间变迁,我个人的欢笑与汗水交融于新世纪的中国之追梦与成长;我的梦,温柔地包容于伟大的中国梦之内,徐徐展现在你的眼前。

求学之时,在教室的朗朗书声之中,在窗外的荫荫夏木之下,年幼的我不知梦想为何物。世界于我而言太过广阔,而满心童真,不知人间疾苦。直到那一天,20xx年那中国流下泪水的一天,发生了死伤无数的汶川大地震。满目疮痍的大地之上是无数个小家的破碎,悲哀,哭泣……但是,年幼的我第一次看到中国这个“大家”超卓的行动,无数的解放军战士与志愿者在满是创伤的大地上,用血肉之躯,用不知疲倦的双手创造了生命的奇迹,生命的大美!众志成城,血脉相连,炎黄子孙,是为一家!那一刻,我才懂得何为国,何为家,我的心中才有了一个梦,一个愿为祖国奉献我生命的梦。

在我成长之时,我的梦也在悄然成长,而新世纪的中国亦在历史的进程中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追梦途中,我与中国相伴。

当“天宫一号”遨游于浩瀚的宇宙之中,首次太空授课的观众中有我充满渴求的身影。我是多么希望能够投身于我最为热爱的航天航空事业,以我个人学识,让中国的旗帜在无垠的宇宙之中飘舞!而在我醉心于学习,向着未知的太空进发之时,中国亦在追梦的路上前行、拼搏、创造:互联网高度普及、精准扶贫开始推动……

我想,当你拾起这个尘封的时光瓶时,我已成长为社会的中坚力量,成为航空队伍中自豪的一员,为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了一份力量,与千千万万的华夏儿女的奋斗相交融,我们的梦想怒放于时代的枝头,写就中国的春意盎然,写就中国梦的春暖花开。这种充满哲意的联结,是千年以来“天下大同”的思想传承,是我们血脉里的团结一心,是“君子不独亲其亲,不独幼其幼”的全面小康的道德追求,是不懈追求美好生活的现代化的核心。

正在展信的你,是中国梦的下一位接班人,新的一代的使命由青年的你去完成。惟愿你与我一般,让个人梦想融于中国梦,书写新的故事,新的传奇,新的诗篇!

  一位十八岁的学生

  20xx年

高考作文 篇2

高中三年,严寒酷暑,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高考这一时刻。成王败寇、凤凰涅槃,只待六月。但或许,高考之外,我们也能活出自己的一片天。

诚然,进入高等学府接受教育是每个人的梦想,不断地有人披霜露、斩荆棘,只为高考这一战,使自己可以实现梦想。但仍然有人疲惫了自己、花费了时间、释放了脑力,却无法迎来梦想之门的开启。这就说明,有些人并不适应高考,高考只会让他们恐惧、心烦,搞得学不好、过不好。高三班级教室黑板上边都贴上“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等等。让人看了固然鼓舞士气,但所有人都变成了学习机器,这样真的是高考的目的吗?当然,其中不乏有些聪明的同学,明白自己的兴趣和志向,选择了高考之外的另一条路。

我们生来不是只为高考而活,高考和高考之外的路就像是森林里的岔路口,你站在岔路口,路途随你选,但你选后无论多艰难都得走下去,不能再回头。所以说,选择高考之外的路,就要坚信自己可以活出一片天,可以凭自己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概实现自己的梦想。

在我们身边不乏喜欢个别学科或有其他兴趣爱好的同学,对于所有人来说,他们是幸运的,随着高考制度的逐步完善,他们的特长可以得到充分发挥,以减少高考眼里和免除后顾之忧。比如英语创新大赛,这场赛事就为那些英语语

感强、词汇量丰富、掌握高级词汇语法多的同学开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如果能获奖,或许自己就多了一份备战高考的武器,面对高考就会更加充满信心。再比如说语文报杯创新作文大赛,题目范围很广,大部分同学有源源不断的思路但就是不知从何写起,而那些文学底子深厚的一看主题,便有了思路,稍加构思,一篇绝世美文办应运而生,这些同学或许高考给予的平台太小,而作文竞赛给他们更大的发展空间,而让他们实现梦想。

高考,只是给我们一个发展的平台,但平台太小,竞争太激烈。一些同学便巧辟他径,选择竞赛或艺术来扩宽平台,减少高考压力,让自己的高中生活更加精彩。

杭二中的郭文静同学,被世界顶尖大学——哈佛大学提前录取。对于所有渴望更高层次教育的学生来说,哈佛大学简直就是学术的天堂,每年在中国提前录取人数为1—2人,而这位才女被提前录取也绝非偶然,20xx、20xx年两次获美国国家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冠军。她在高一时曾只身飞往美国,为当地有兴趣参加信息学竞赛的学生上课,她还曾经被美国麻省理工大学邀请参加北美编程邀请赛并获第二名,这些优异成绩中任挑一个都足以让人由衷敬佩。她被提前录取,只是因为她卓越的才能和完美的英语,他避开了高考,直接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或许,在她发现自己的潜能时,便已经对自己的人生有了规划。

还有一个人,我们都很熟悉,他被称为“中国留学生教父”——俞洪敏,新东方科技集团董事长,曾三次高考落榜但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终究成为几乎家喻户晓的公众人物,在牛津、剑桥、哈佛、耶鲁等世界名校的号召力,甚至超过了著名大学的校长。俞洪敏对英有自己独特的境界,纵然他数学再差,他对英语神奇的运用力和天赋终究被人认可,心怀梦想白手起家,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永不言弃,相信自己高考之外仍可闯出一片天。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路有了,人多了,竞争太激烈,不如另辟蹊径,再创一条路。人人都有梦想,如果梦想实现不了,这个人生必定十分遗憾,而实现梦想的路也不只一条,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质及特长,寻找其他实现梦想的途径,高考之外,我们仍可以闯出一片天,为自己的精彩生活涂上灿烂的一笔。

没有星星的夜空,一切都显得黯淡无光,没有鱼儿的池塘,一切都显得死寂沉沉,毫无生机。为了自己夜空的星,为了自己池塘的鱼,为了自己多彩的梦想,选择合适的途径,实现自己的梦想,展现自己的光彩。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你我共勉。

高考作文 篇3

“三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似乎成了高考的一个很好的解释。

提及高考,很多人都可敬又可畏。可敬的是,高考能够提供给我们一个通往更高学府的机会,这也就意味着将来会有一个好的工作和未来。可畏的是,自己不能够达到自己理想大学的录取分数线。 在她眼里,高考只是人生 ……此处隐藏1078个字……。"今天,一些读者反映,5日晚间北京气象台发布的北京地区天气预报称,6日将有小雨。"北京今天却刮起了沙尘暴,漫天的沙土覆盖了整个北京的天空。北京市民纷纷涌出家门,或奔走相告,或驻足观赏;或流连忘返,有条件而不用出门上班的则在户内品茶观赏。"

随机采访了几位北京市民。住在某豪华大厦20层、正在透过落地玻璃观看北京远景的张总经理兴奋地说:"来北京有两三年了,只听说过北京有沙尘暴,可从未真正碰到过。今天可算开了眼了。"

住在郊区的李大妈今年65了,在被采访时非常高兴地对说:"我活了六十多年了,也就是这些年才有眼福看到这种好风光。希望北京市政府再接再厉,把沙尘暴搞成北京一个特色风景,这样在20xx年办奥运的时候,肯定能让那些老外羡慕死咱们中国人。"

据一位在某大学就读的20xx级外地大学生说,在他们家乡,由于工业非常落后,土地、草原和森林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和开发,所以从未见到过如此景象。"这充分说明必须充分发展科学技术才能使家乡人民脱贫致富,才能够有机会看到如此美景。"该学生表示毕业后一定回到家乡,把北京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带去。

还有一位学生从侧面表示了对沙尘暴的态度:"我女朋友吧,属于那种内秀的女孩儿。平时瞅着她和其他漂亮女孩在一起的时候,心里挺不是滋味儿的。现在好了,沙尘暴来了,很多女孩儿都戴上了口罩或者围上了纱巾。我女朋友围上纱巾特有魅力,和其他女孩儿站在一块儿也不觉得寒碜,尤其是那些戴着口罩的。还挺能表现内涵的,可以说是优势尽显。"

正在动物园调研的民间环保组织负责人告诉:"这次沙尘暴充分证明了北京的环境治理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你看,那些从罗布泊来的野骆驼多开心呀!首都北京在全国率先实现了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和谐相处!"

还有的市民兴奋地在街上奔走观看,遇到时主动对说:"让沙尘暴来得更猛烈些才好呢。"

高考作文 篇5

记得二十年前在德国小城旅行,看到街头有无人值守的图书报刊摊,行人可以自由取阅摊上的杂志,可以坐在旁边长椅上翻看,也可以放进包里带走,而且人人面无愧色,坦然自如,就像从自家书架上拿书一样。

问在德国大学教书的朋友,他告诉我,同样的书报摊遍布城市,拿走书的人读完后可以在任何一个类似的书报摊归还,然后继续拿另一本回去读。有些真正有爱心的人还会把自己家里的书无偿地贡献出来,放在书报摊上,供陌生人阅读。在这样的过程中,不牵扯一分钱的费用问题,只是书吸引读者、读者爱上书这样一种心灵的交流、沟通、轮换。久而久之,在这城市里已成传统。

这件事成了那次旅行的最大收获,每次想起来,那个城市的名字都让我这个读了半辈子书的人感到一股由衷的温暖。

十年前,国内的社区书屋、农家书屋也逐渐建立起来,星火燎原,最终遍布大江南北的城市与乡间。看到坐在书屋里认真阅读的市民、村民,我都强烈地感受到,国民文化素养正在快速增长,每个人的读书热情正在被悄然唤醒,东方文明之邦的丰碑将会再次高高竖起。

感慨之余,我仍然觉得,难道读书仅仅止于“读书”吗?古代的读书人也是像我们今天这样子“读书”吗?“读书”究竟是为了干什么?

翻阅《论语》,我看到了孔子谆谆教导我们的一个大写的“仁”字,也读到学生子贡向孔子请教时提到的“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这句话。

忽然之间,我顿悟了什么是真正的“读书”,那就是每一个读书人孜孜不倦读书的同时,一定要懂得“受与施”的道理,将自己读到的书、拥有的知识财富广泛地散播于四方,带动身边的人一起进步,才称得上是“会读书的读书人”。

看到那则24小时营业书店的新闻,我知道,书店的管理者、工作人员才是真正“爱书、读书”的“仁”人。他们不但读书,而且懂得读书人究竟应该为这个世界奉献什么。于是,他们忽略了走入书店的所有人的身份符号、衣着外貌,而统一把那些人看作是“读书人”,只要能为这些“读书人”做些什么,他们就衷心地感到快乐,觉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义的。

人本来就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书亦如此。

知识本来就没有功利深浅之说,纯真的人亦如此。

反观古人,老杜呼吁“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同时,却止于呼吁,没能真正为天下寒士庇护心灵的“广厦”;诗仙太白草书“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之际,却在饱醉高歌、放纵诗情后酣然睡去,浑然忘了天下还有那么人为潦倒流离、生活拮据而愁。

只有在这家书店,在平安祥和的深夜里,因为一群真、善、美的“爱书人”的努力与辛劳,一群内心坦然静谧的“读书人”才能坐在书店的灯下,卸下心灵与身体的桎梏,各自寻求着自己的精神慰藉。脑海中出现的这样一幅温情画面,给我带来的震撼犹胜二十年前在德国小城看到的无人书报摊。

我想,一本好书、一盏暖灯、一个小窝、一碗浓醇的心灵鸡汤……足以抚慰行路人疲惫不堪的心了。

这样的一个书店,才是真真正正24小时不打烊的心灵鸡汤店。

高考作文 篇6

白坤峰

那幅照片、那个人、那辆车,因为曹文轩的散文名作《前方》而更加有名:“他们去哪儿?归家还是远行?……那位男子手托下巴,望着车窗外,他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个将要开始艰难旅程的人的……茫然。”我之所以永志不忘,因为那辆车承载着远方的梦。

童年时代,在封闭的鲁西南农村,急驰而过的货车、难得一现的客车,它会猝不及防之间粗暴而凛冽提醒我们:远方,你去吗?你去得了吗?于是,那个其爸爸是货车司机的同学让我遐想;于是,那个坐车去县城读初中的同学让伙伴们羡慕,甚至有人清楚得记得,她上车的时候,穿着红色的新皮鞋。

今天见车而厌、坐车即烦的人,可能无法理解当年的孩子见汽车而心动眼热,见火车经过常掷石块的心理扭曲——只因远方不属于自己。

我理解美国小说家托马斯沃尔夫的《远与近》中的偏远小镇的那对母女为什么一见准时经过的火车就跑出来挥挥手,她们是向到不了的远方致意吧。

后来,我读过一位朋友的散文,他说一听到火车汽笛声,心就到了远方。后来,我也终于坐车来到了江南,——人生中最艰难的一次上车。那天,客车在午后过了淮河进入南方,突然惊风乱飐,密雨斜侵,前方不辨。

你问我:为什么不能生于斯、长于斯、老于斯,正如一只鸟在一棵树上终生做巢、一棵树在一块土地上永远扶疏?你为什么选择了远方的车?况且那辆车不是带你高就……

我可能无法回答你,也许是造化弄人寻常见,心如流水总无主。我一直没有对你说,其实那一次我上的是一辆“套牌”假车,它开不到桃花源它只开到沼泽边,我所写的“登程自斟一杯酒,好暖人生万里霜”不是豪壮而是担忧,一杯酒暖不化万里霜。不是每一辆车,都把你带到梦中的地方,很可能的情况是,车门打开,前方是陌生的广大。

车,代表前方,前方代表未知,未知引发迷茫或恐慌。车的这一层意蕴,你可能不懂。我羡慕你的不懂。你最好永远不懂。选择远去的车可能是艰难的,尤其你不知道前方“到底是家,还是无边的旷野”的时候。然而,回首那天的登车,我更想对你说:很多人没见乍来烟雨与斜照相迎。

《有关高考作文集合六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